【本日電視心得】BBC節目:日落西山的日本紅太陽
http://www.bbc.co.uk/programmes/b01knsnp
在BBC電視第三台的「鄉民女主持人從經濟蕭條看世界青年」系列的最後一集,這位漂亮寶貝帶著英國人的攝影機到了日本。在這個被他們稱作經濟蕭條二十年(日本人好像用的詞是「失落」)的亞洲國家,是不是跟希臘和愛爾蘭一樣,可以給一樣在蕭條的英國借鏡?
很不幸的是,來自東亞唯一不討厭侵略者日本反而還哈日的台灣,我必須說,BBC Three這回真的是鄉民地徹底了。日本再怎麼不濟,年輕人失業率也只有8%,比起英國的22%還是小巫見大巫。所以這個節目所報導的一些現象,我覺得只是社會變遷中本來就會面臨的難題,經濟蕭條當然是催化之一,但可以說跟經濟並不完全相關。例如:遊民本來就存在各個國家,連日本遊民少見年輕人都可以有話講;或者是把網咖(或漫畫王)當作落腳之地,又或者是過勞死,又或者是派遣工作比責任制的正職員工換算時薪還要高(遙望台灣醫療人員...),甚至日本軍事化的變態職前訓練(就是那張照片),都可以拿來當作為了找不到工作要認命的證據。我不禁要問:到底是誰幫BBC寫這集的劇本的啊?!
至於有台灣鄉民敲碗要求的日本剩女介紹,只在這個節目中佔據很小的一個角落。節目歸咎日本人因為擔心養不活老婆而不敢結婚,所以介紹了快速相親服務、以及廟宇的許願牌與戀愛御守,這是什麼怪理論啊?!(丟筆!)感覺上這只是台灣新聞台的一節新聞,沒有太多深入探討可言。
我的感想:(咦?前面還寫不夠嗎?)
英國人也許比較了解他們統治過的大英國協前殖民地們,台灣人即使有邦交,都還是分不出來哪一個非洲國家在東南西北,而英國人就是可以區分並了解東西南北非、中東、南亞、東南亞、紐澳以及香港。但是對於他們沒統治過的國家,還是不免帶著好奇卻先入為主的概念啊!然後我必須說:亞洲經濟真的比歐洲好太多了...